
姜楠,男,1983年9月12日生于吉林长春,法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主要学术经历:
2003-2007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学士
2011-2014 吉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 法学硕士
2014-2017 吉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 法学博士
主要工作经历:
2007-2009 吉林国隆律师事务所 律师助理
2009-2010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书记员
2018-2020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后
代表性期刊类成果: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国有化的作用及启示》,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7期。
2.《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法律性质、功能与 构造》,载于《科学决策》2023年第9期。
3.《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与监管制度的建构》,载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4.《论未经村民会议决议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合同效力的认定》,载于《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22年第2期。
5.《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困局与突破》,载于《法治研究》2021年第5期。
6.《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制度建构的困境与出路》,载于《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21年第2期。
7.《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明晰化的法实现》,载于《求是学刊》2020年第3期。
8.《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的法制路径》,载于《人民论坛》2020年第15期。
9.《英美法系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经验与启示》,载于《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第2期。
10.《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构造及其实现路径》,载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11.《土地经营权的性质认定及其体系效应——以民法典编纂与<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为背景》,载于《当代法学》2019年第6期。
12.《农地三权分置的法实现》,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13.《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法构造》,载于《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
14.《土地发展利益的物权法调整模式》,载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15.《论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中的发包方同意》,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4期。
代表性专著:
1.《论道德在民事裁判中的作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新时期我国农村用地法律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3.《马克思<论土地国有化>释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
主持及参与项目:
1.主持2019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19SFB2038)。
2.主持中国博士后第66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构造与实现路径”(2019M660069)。
3.参与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法治保障研究”(19ZDA156)
4.参与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研究”(21JD710006)。
5.参与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落实集体所有权的私法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22BFX074)。
主要获奖成果:
1.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论文类二等奖。
2.2019年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3.2015年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