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22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长春,共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这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开幕式
研讨会开幕式由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周秀娟老师主持。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名誉院长房绍坤老师作会议致辞。
周秀娟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房绍坤教授致辞
议题汇报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洪彦老师在本阶段对研究议题的政策背景、研究现状和价值等进行介绍。
主旨发言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王洪平老师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当坚守的法治底线”为题,梳理农村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拉动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中,应重视方法论的突破,引入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张洪波老师以“非保障性宅基地的市场化改革”为题,深刻分析市场化改革需坚持集体所有制。着眼于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强调农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以明晰产权主体和经营主体。深刻阐释宅基地应作保障性和非保障性的区分,非保障性宅基地可以首先进行市场化改革。
烟台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张玉东老师以“关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法治进路之思考”为题,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已明确,研究范围应集中在如何实现目标,但考虑到农村现实问题,在具体措施的选择上应切实关注其可为性。
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李哲老师以“党内法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作用”为题,通过介绍公务员配套制度以党内法规而非法律体现,深刻阐释党内法规是法治概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绕不开党内法规,如何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中贯彻党的领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研究员曹相见老师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集体成员资格认定”为题,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的多元化、集体财产的政治性作出阐释。在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法定复合性标准上,提出区分诸要素证明之强弱,并强调个人意志之体现。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研究员姜楠老师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权利配置的思考”为题,提出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自主性经济,主体的界定需强调主体自治性。权利配置的目标和方向应集中在农村集体的主体、财产、成员问题上。权利的强化与完善需着重考虑集体收益和权利倾向、集体成员和私人权利等问题。
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林广会老师以“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模式选择和规制方法”为题,提出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模式选择可借鉴比较法上法人财产的规定,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中的主体地位与责任财产。在规制方法上,则坚持以利益为中心,合理利用任意性规定与强制性规定。
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于晓老师以“四法一心,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题,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功能定位、组织形式、股权构成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但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与开放市场竞争相比仍存在差距,立法者应当着力制定或细化以下四类法律规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进一步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产法以及针对集体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保障法。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严聪老师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格认定的标准”为题,从私法层面和公法层面深刻阐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格认定标准应依托公法构建。市场主体最重要的意义是⾃由选择对外责任,如何实现与个⼈财产之间的分割。对资格认定的标准构建的核⼼要素应否为土地给予回应,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不同主体、不同地区对成员资格的认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研究员宋天骐老师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优化研究”为题,基于抽象概念对具体实践的指导界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重视家庭农场的经营形式,对专业合作社则应考虑其营利法人或合作社组织法人的地位,总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界定需建立在其法律特征上。
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研究员任怡多老师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特别属性与制度构造”为题,着眼于利益分配的多元性,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对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作出研究。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特别性,公共利益即共享收益分配,具体分析其项目、顺序、比例;私人利益即分享收益分配,具体阐释了其依据与主体。
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研究员袁晓燕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转向、描绘与实现”为题,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致力于建设高效市场,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现有制度规范的规范化、科学化与体系化。面对脱贫资金未在脱贫项目中实现利用最大化的现实情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应兼顾坚守与创新,采取“拿来主义”与市场化促进导向,以实现新农村集体经济的法治进路。
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张笑晨老师以“新制度主义视野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研究”为题,认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的研究可借鉴组织社会学以实现跨学科研究,在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下深入分析其运行机制。
吉林大学法学院2023级直博生毛俊龙博士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特别章程’”为题,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特别章程的实践、司法审查及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的适用顺位,提出相关问题并阐释深入研究的可行方向。
自由发言
自由发言阶段,张旭昕老师、于海防老师、刘国栋老师、张泽嵩老师先后发言。
张旭昕老师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权利的实现离不开对主体课题的研究,面向未来,需要在新型、集体、经济、保障各方面实现功能的有效划分。
于海防老师围绕抽象层面的研究方法,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应应用新技术。
刘国栋老师认为,“户”的概念、户与成员的关系在宅基地问题的讨论中还需进一步明确,应考虑非集体组织成员以户为基础获得宅基地使用权。
张泽嵩老师补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体现在市场化,也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适用担保制度的学术研究方向。


闭幕式
本次研讨会闭幕式由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周秀娟老师主持。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名誉院长房绍坤老师作会议总结并致闭幕词。
房绍坤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展开的热烈讨论表示充分肯定,围绕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切入角度三方面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