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教师团队在房绍坤教授的带领下,坚守初心、勤勉治学、教书育人,多年来深耕农业农村法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成为国内相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之一,在东北沃土上树立起了农业农村法治研究的吉大品牌。2023年,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教师团队获评第三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情系三农利生民·初心篇
2018年,房绍坤教授正式加盟吉林大学,领衔成立了吉林大学财产法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前身),并将农业农村法治研究确立为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农业农村法治,需要情怀和理想作为支撑。一则,农业农村法治研究虽然事关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却并不能给研究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二则,农业农村法治研究并非“显学”,无论是学科影响力还是学科成熟度,和民商法学的传统研究领域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农业农村法治研究方向的确立,源自房老师早年出身农村的平民情怀,也得益于房老师扎根基层的平民作风。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关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实施。因此,研究团队始终聚焦农业农村法治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研究导向。对此,房老师多次带领团队前往黑龙江省、浙江省、湖南省、湖北省等地农村调研,获取一手研究素材,了解农村改革的实际问题。
房老师曾反复强调,没在农村呆过,不了解农村情况,就不能搞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正是在房老师的引领下,研究团队成员三年来足迹遍布祖国十余个省份的农村地区,累计形成近 30 万字的实证调研报告,深度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法》《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向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提供大量富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和实践素材,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房绍坤教授带领团队在农村调研
勤勉严谨务求真·治学篇
在2017年,房老师选择回归学者本色,辞去校长职务,专心从事他所热爱的学术研究。但即使在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同时,房老师也从未放下学术研究,《公益征收法研究》《导致物权变动之法院判决类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法律问题与对策》等代表性著述,都是房老师在担任行政职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来到吉林大学工作后,即便早已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房老师仍然勤勉治学,笔耕不辍。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只要在校期间,房老师就必定出现在吕振羽楼的办公室里伏案工作。师母也曾半开玩笑地“埋怨”过,即使春节假期阖家团圆之时,房老师也总是离不开他工作的桌案和电脑。
房老师对待学术问题极为严谨认真,研究团队撰写的每一篇论文核心观点,都必须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得到房老师的认可后才能落实发表。房老师曾主编过多本教材和学术著作,相较于专著类作品,多人共同编写的作品要想统一观点和表达风格绝非易事,但房老师从未因此放松过对其主编作品的质量要求。在尊重作者研究风格的前提下,房老师都会尽可能地逐章节逐字句地去审阅和统合全书内容,而这一统合,往往就是数十万字乃至数百万字的工作量。由于长期使用电脑写作,年届六旬的房老师经常出现眼睛干涩疼痛的症状。正是由于房老师凡事亲力亲为的坚持和严谨,才使得团队能够产出一批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面对国内农业农村法治研究范式尚不成熟,缺乏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房老师迅速组建研究团队,开展课题攻关,确立研究方向、凝练研究风格、引领研究水平。在房老师的谋划指挥、引领部署下,研究团队先后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在农村土地法权关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开辟了农业农村法治研究的“学术富矿”。此外,房老师还凭借长远的学术眼光和广阔的学术胸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研究力量,联络国内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发起创办了“中国土地法制与乡村振兴战略会议联盟”,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农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贡献力量。
在房老师的躬身垂范下,研究团队踏实治学、求真务实,聚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扎实且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团队共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85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集刊)73篇,有 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向农业农村部提交立法决策和决策咨询报告4份,向立法部门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学者建议稿)》1份,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应。目前,农业农村法治研究已经成为吉大法学强劲的学术增长点,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处于引领地位。
房绍坤教授受邀在2020年农业农村法治论坛上发表主旨发言
名师身边宜聆教·育人篇
在接受学校采访时,房老师曾表示,他来到吉林大学后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能够快速成长,成为吉大法学事业的接班人”。实际上,房老师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尽管事务繁忙,房老师对后辈的指导和关心却是极为耐心和细致。在研究团队中,几乎每个老师和学生的论文都要在房老师手中经历反复淬炼,从论文大纲和思想的凝练,到具体观点的形成论证,再到文字表达甚至是标点符号的斟酌,房老师都会事无巨细悉心指点。对此,曹相见教授曾感慨到,房老师的指导真正做到了“错字、标点和脚注,一字一引从不漏”。
房绍坤教授为学生修改批注的论文
疫情期间房绍坤教授线上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房老师还坚持为本科生编写基础教材、开设基础课程。近年来,房老师主编或合著《民法》《婚姻家庭继承法》《房地产法》《国家赔偿法》等多部本科生教材,是马工程教材《民法学》的主要参编成员,由郭明瑞老师和房老师共同主编的民法红皮书更是民法教学和学习中的永恒经典。2020年春季学期,房老师在线上为本科生开设《物权法》课程。许多学生早晨登录腾讯课堂时惊讶的发现,房老师已经早早地坐在屏幕前准备上课。这是房老师早在烟台大学时就养成并坚持了数十年的习惯:要提前十五分钟甚至更早来到课堂,进入授课状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房老师多年来躬耕教坛,对待教学严谨负责的态度影响了很多老师,在研究院内部形成了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例如,管洪彦教授将课题申报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曹相见教授时常在论文工作坊上与大家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琢磨论文到深夜;王立栋老师则悉心指导学生外语文献资料的搜集使用……
在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下,研究团队的育人成绩斐然:青年学者成长迅速,多位青年教师入选吉林省和学校优秀人才岗位,成为农业农村法治研究的中流砥柱;多名博士生毕业后进入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任教,赓续研究团队的优良传统;多名毕业生荣获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等各类荣誉奖励,在校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术业绩奖学金等奖励数量也是名列前茅。
房绍坤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
张希校长曾在他的就职演讲中说:“在我心中,美好的大学是充满着一批诲人不倦、热爱研究学问的先生们,再有一群满怀理想、勤奋好学的学生们。”正是在房绍坤教授这样的大先生们的示范引领下,一批批像农业农村法治教师团队这样的优秀教师队伍,潜心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才形成了吉林大学“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育人传统,使得万千吉大学子受益于这种传统,在祖国北疆不断书写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壮美篇章。
图文/崔炜 李晨阳
来源:吉林大学法学院